重要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同题异构竞风采 课程育人共成长——高淳-吴中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高淳中专校圆满举行

文章来源: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孔佳维 2024/11/30 13:24:39 点击1416次


为更好加强高淳与吴中两地职教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29日,高淳·吴中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以“高效教学·课程育人·团队成长”为主题,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建红带队的苏州市“厚德精技”梦·溪四有好教师团队与高淳中专校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赵芬领衔的带队南京市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双方学校部分专业及学科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通过讲座、同课异构公开课、评课等环节,就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提高人培质量、提质教师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


同课异构·构造精彩










   29日上午,来自吴江中专校和高淳中专校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和思政教研组的沈志成老师、邵京老师,王立方老师和刘林艳老师,韩萌老师和陆瑛老师,刘文奇老师、崔静老师,曲雯雯老师、蒋连香老师,薛丹华老师和严翰云老师等12组教师,分别从相关学科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共同课题,立足“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开设了24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活动课。








    课堂上,学生们都十分认真地听讲,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同学还细心地做着笔记;小组讨论时,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分组合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迅速拉满。授课的老师声情并茂,深入浅出,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学现场的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策略,部分老师自制的小视频更是锦上添花,让课堂气氛浓烈,教学氛围活跃。听课的老师们也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凝神地书写听课记录。









    教学交流结束后,两所学校的老师就教学情况展开分组评课,积极展开心得交流体会。积极展开了交流讨论。听课教师看到授课教师自信大方的教学风采,感受到精心细致的教学准备,认可教学目标的完成,高淳中专校赵芬副校长在总结点评中高度评价了全体开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注的教学态度,特别是不少年青教师的课堂,结构合理清晰,设计独到新颖,教学生态清新自然,精神状态饱满投入,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视觉。她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师生互动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精心构建起能充分容纳“理解课程、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理解评价、理解技术”等多重元素的理解型课堂、开放型课堂。













    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汲取知识养分、交流教学经验的宝贵平台。为了高质量地呈现此次交流活动,每位授课老师都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也取得了别样出彩的课堂教学成效。高淳中专校德育学科韩萌老师颇为感触地表示,“非常感谢学校搭建的教学活动平台,通过亲身参与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收获很大,一方面,在打擂心理的激励下,我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制定课堂计划,对每项上课流程都认真做准备,力争展现出最优的教学状态,一方面,通过学习、观摩其他老师上课的方式,然后与自己上课方式进行对比,能够让自己教学能力获得快速的成长”。


专题讲座·思维碰撞


    29日下午,吴中中专的李建红老师和高淳中专的刘忠良老师,分别就思政课堂建设和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开设专题讲座。

    特级教师李建红老师讲座题首先做《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的专题讲座。李老师通过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从“为何开展”“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开展”等三个维度,向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课程思政“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建设实施策略,分享了吴中中专校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成果,并就如何打造有政治高度、情感温度、思维深度、德育效度的育人课堂,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出了操作建议和实施思路。



     高淳区学科带头人刘忠良老师的讲座以《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实践探索》为题,以自己丰富的教科研实践经验为引线,从“政策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对象”“专业(群)评价的研究与探索”“教师评价的研究与探索”“学生评价的研究与探索”“课程评价的研究与探索”“评价方法与工具创新”等七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金专业、金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义与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深度阐述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和实施路径。他强调,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应坚持“标准引领,专家指导,数据支撑,产教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深刻体现品牌工程,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学校金课建设应注重课程开发模型的标准构建,密切关注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专业本身的成长性,以及专业硬件水平、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教师团队等多个方面,最终实现由合格课程到优质课程再到金课的质的跃升。







    行者恒远,思者常新。两位老师的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思路清晰,实践性和理论性兼具,为在场的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思想启示。

(撰稿:潘谷雨  审核:张开翔  签发:章志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png